在遗产规划和养老财务管理中,除了遗嘱(will),最常听到的关键词就是 “信托(trust)”。它常常被推荐为 避免遗嘱认证(probate)、保障财产传承 的工具。那到底什么是信托?
什么是 “信托” (Trust)?
定义:信托是一种法律安排,委托人(settlor / grantor)把财产交给受托人(trustee)管理,受益人(beneficiary)享有利益。
本质:把“所有权”分成两部分:
- 管理权 → 受托人(trustee)
- 受益权 → 受益人(beneficiary)
换句话说,信托就像一个“财产保险箱”,由受托人代为保管和分配,但最终受益的还是被指定的人。
信托涉及的三方当事人
1. 委托人(Grantor / Settlor)
- 建立信托的人,把财产放入信托。
- 🌰:张爷爷设立信托,把房子和存款放进去。
2. 受托人(Trustee)
- 管理信托财产的人,可以是本人、家人、专业受托人或机构。
- 🌰:张爷爷指定银行的信托部作为 trustee。
3. 受益人(Beneficiary)
- 从信托中获得利益的人,可以是本人,也可以是配偶、子女、慈善机构。
- 🌰:张爷爷去世后,房子收入分配给三个子女。
为什么要用信托?
- 避免遗嘱认证(Probate):信托里的财产不需要经过法院认证,节省时间和费用。
- 保障老年人居住/生活: 比如 生活信托(Living Trust) 可以安排让老人继续居住在房子里,但产权过世后自动转给子女。
- 防止财产滥用或争夺: 可设定条件(如“孩子 25 岁才能领取”),避免一次性挥霍。
- 防范认知能力下降风险: 当老人丧失行为能力时,受托人仍能合法管理财产。
- 慈善与税务规划: 通过慈善信托等方式,减轻遗产税,并留下公益遗产。

案例参考
李奶奶担心自己未来认知力下降,于是建立了一个 可撤销生前信托(revocable living trust):
- 她是委托人(grantor),把房子和投资账户放进信托。
- 她指定自己为初始受托人(trustee),仍然管理财产。
- 如果她以后失去行为能力,儿子自动接任受托人。
- 她去世后,房产和存款直接按信托分配给三个孩子,无需经过冗长的 probate。
📌 记忆
信托 = 法律保险箱
- 委托人放财产进去
- 受托人负责管理
- 受益人享有收益
在财务老龄学里,信托是 保障老人、减少家庭纠纷、提高财产传承效率 的重要工具。